1、
测试外包管理质量需求
测试全面性:
外包测试管理需要覆盖软件的各个功能模块,包括主要功能和次要功能。例如,对于一个办公软件,不仅要测试文档编辑、保存、打印等主要功能,还要测试软件的界面主题切换、快捷键设置等辅助功能。确保软件在各种使用场景下都能正常运行。
除了功能测试,还应包括非功能测试,如性能测试、安全测试、兼容性测试等。以移动应用为例,性能测试要检查应用的启动时间、响应速度、资源占用等;安全测试要确保用户数据的安全性,如登录密码的加密存储和传输;兼容性测试要考虑应用在不同操作系统版本、不同设备型号上的运行情况。
测试准确性:
测试用例的设计必须准确有效。测试用例应基于软件需求规格说明书,明确每个测试步骤的预期结果。例如,在测试一个电商网站的购物车功能时,测试用例要详细规定添加商品、修改商品数量、删除商品等操作后购物车总价的计算方式和预期结果。
对于发现的软件缺陷,要进行准确的描述和分类。缺陷报告应包括缺陷出现的环境(如软件版本、操作系统、硬件配置等)、重现步骤、实际结果和预期结果的对比。同时,根据缺陷对软件功能的影响程度,将缺陷分为严重、较严重、一般、轻微等不同等级,以便开发人员能够根据优先级进行修复。
2、进度需求
按时交付:
外包测试需要按照预定的项目计划和时间表进行。测试计划应明确各个测试阶段的开始时间和结束时间,如单元测试、集成测试、系统测试等阶段的具体时间安排。例如,对于一个软件开发项目,系统测试阶段必须在开发完成后的两周内开始,并在四周内完成测试报告的提交。
为了确保按时交付,外包商应制定详细的进度计划,包括每个测试任务的时间估算和责任人。同时,委托方应定期对外包商的进度进行监控,及时发现可能导致进度延迟的因素,如测试环境搭建不顺利、测试人员不足等,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调整。
与开发进度匹配:
测试外包管理要确保测试工作与软件开发进度紧密配合。在软件的敏捷开发过程中,测试团队需要及时了解开发团队的工作进展,以便在代码完成后尽快开展测试工作。例如,当开发团队完成一个软件模块的开发后,测试团队应能立即对该模块进行单元测试。
测试过程中的反馈也应及时传递给开发团队,以促进软件的快速迭代。如果在测试过程中发现了软件缺陷,测试团队应及时将缺陷信息反馈给开发团队,开发团队根据反馈信息及时修复缺陷,然后将修复后的软件重新提交测试,形成一个高效的开发 - 测试循环。
3、成本需求
预算控制:
测试外包管理要在预算范围内完成测试工作。在选择外包商时,要根据项目的规模和复杂程度,合理估算测试成本。测试成本通常包括外包商的服务费用、测试环境搭建费用、可能需要的额外设备或软件工具的租赁费用等。例如,对于一个小型的网站测试项目,预算可能主要集中在外包商的服务费用上,而对于一个大型的移动应用测试项目,可能还需要考虑购买大量不同型号的移动设备用于测试的费用。
对外包商的费用支付方式应进行合理安排,以控制成本风险。可以采用分期付款的方式,如在合同签订时支付一定比例的预付款,在测试过程中根据阶段成果支付部分款项,最后在项目验收合格后支付尾款。同时,要在合同中明确费用的调整机制,如在测试范围发生变更、测试进度延迟等情况下,如何调整费用。
性价比优化:
在满足质量和进度要求的前提下,追求测试外包的性价比最高。这需要对不同外包商的报价和服务质量进行综合比较。例如,有些外包商可能报价较低,但服务质量和测试能力有限;而有些外包商虽然报价较高,但能够提供更全面、更高效的测试服务。通过对多个外包商的评估和比较,选择最适合项目需求的外包商,实现成本与质量的平衡。
4、沟通需求
有效沟通渠道:
建立多种沟通渠道,确保委托方和外包商之间能够及时、顺畅地沟通。常用的沟通渠道包括电子邮件、即时通讯工具、电话会议和视频会议等。例如,对于日常的信息传递和问题咨询,可以使用电子邮件;对于紧急情况或需要实时讨论的问题,可以使用即时通讯工具或电话会议。
明确各种沟通渠道的使用场景和响应时间要求。例如,对于通过电子邮件发送的重要信息,要求对方在 24 小时内回复;对于即时通讯工具发送的紧急问题,要求对方在 1 小时内响应。
信息共享和反馈:
双方应充分共享与测试项目相关的信息。外包商要向委托方提供测试计划、测试用例、测试进度报告、缺陷报告等详细的测试文档;委托方要向外包商提供软件的需求规格说明书、软件更新说明等信息。例如,当软件发生功能变更时,委托方应及时将变更信息告知外包商,以便外包商调整测试计划和测试用例。
建立良好的反馈机制,使双方能够及时了解对方的意见和建议。委托方对外包商提交的测试文档和测试结果进行反馈,外包商对委托方提出的要求和疑问进行反馈。例如,委托方对测试报告中的缺陷分类有疑问时,外包商应及时进行解释和调整。